热、热、热,宝宝发热怎么办?
▎本期科普作者??
“医生医生,能不能先给我们看,我们家孩子烧着呢!”
“退烧药都用了,这怎么还热啊,赶紧给我们输液吧!”
“一直发热,孩子脑子烧坏怎么办?”
……
孩子的健康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特殊时期孩子发热怎么办?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听听儿科医生怎么说。
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腋温≥37.5 ℃或肛温≥38 ℃定义为发热,并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
37.5-38.0 ℃为低热
38.1-38.9 ℃为中度发热
39.0-40.9 ℃为高热
≥41.0 ℃为超高热
哺乳、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及室温过高等均可使小儿体温升高达37.5℃左右(腋表)。测温时间长短对体温亦有影响,腋表测温以5分钟为准。临床中时常遇到一些患儿因37-37.5℃体温而多次就诊、反复用药,此体温不可作为临床用药指征。
这是令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让我们一探究竟。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外在临床表现,是机体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利弊共存。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抑制病原体增殖,因而在抗感染、清除有害因子方面是有利的;同时,发热又可以增加基础代谢率、改变神经系统功能、增加心肺负荷和影响消化功能等,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因而在某些方面对机体是不利的。
目前没有临床研究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或“烧坏脑子”。临床中听到或见到的儿童发热后期出现癫痫、脑瘫、智力或运动障碍往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相关脑病等而产生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后遗症,而非发热所致,病因才是根本。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发热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高热时患儿可出现激惹、烦躁、谵妄、甚至抽搐等兴奋性增高表现,或神经系统受抑制而出现淡漠、嗜睡等。而精神状态是发热患儿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发热的患儿,体温计上的数字永远是家属关注的重点,数字越高,父母越感煎熬。体温的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吗?答案是否定的。目前的研究提示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家属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体温,患儿精神状态、呼吸状况、循环(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或发绀、发花)、对外界的反应、活动、饮食、睡眠等往往更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应引起重视。
如若患儿仅是发热而精神反应良好、玩耍如常则无需过度紧张;反之,如若伴随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反应淡漠、呼吸异常、皮肤苍白或发花、肢体活动异常、频繁呕吐、拒食、尿量减少等均提示病情不稳或有危重倾向,需立即就诊。
发热时“输液好得快”是相当一部分家属的认知。但很多情况下发热患儿并不需要输液,且输液并不一定使疾病好得更快,是否需要输液取决于患儿病情及诊断,且常规输液治疗本身并不能降低体温,明确病因才能更好的指导治疗。
儿童常用退热方法包括物理退热(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禁用酒精擦洗)及药物退热,公认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2月龄,腋温≥38.2℃(肛温≥39.0℃)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时,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二者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尽管有研究表明联用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可以取得比单种退热药更好的退热效果,但并不能增加患儿舒适度及其他获益,且存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中鉴于家属对发热的恐惧、对体温正常的迫切期待,联合或交替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需权衡利弊、视情况而定。
1.在发热畏寒、寒战时,体温处于上升期,应注意保暖,可适当添加衣物或盖被,但不宜包裹太紧、太厚;
2.在发热持续期,穿盖过厚不易散热,可适当减少衣物,并视患儿状况采取合理的物理降温措施、调整合适的室内温度,以增加患儿舒适感。
3.同时建议多饮水,保证液体摄入量,并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热退后不应急于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特殊时期,尽量避免孩子到超市、游乐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出去玩耍尽量佩戴口罩并及时做好手卫生消毒。如若家人不幸感染,感染者尽可能与孩子分隔开空间,在单独房间内居住。照顾孩子的家人应尽量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同时佩戴N95口罩,尽量与孩子保持呼吸道隔离,并做好室内通风及消毒。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
2.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等.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3):161-169.
3.罗双红,舒敏,温杨,等.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2):81-96.
4. 秦红莉,任菁菁. 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诊治[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7):866-869.
5. Wong T, Stang AS, Ganshorn H, et al. Cochrane in context: Combined and alternating paracetamol and ibuprofen therapy for febrile children. Evid Based Child Health. 2014;9(3):730-732.
6. El-Radhi AS. Fever management: Evidence vs current practice. World J Clin Pediatr. 2012;1(4):29-33.
7. Meremikwu M, Oyo-Ita A. Physical methods for treating fever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3;2003(2):CD004264.
8. Green R, Jeena P, Kotze S,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fever in children: guideline for community healthcare providers and pharmacists. S Afr Med J. 2013;103(12):948-954.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策划制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本文编辑:杨昕昕
图文校验:陈聪 孙瑜杰
责编:吴行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