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被失眠困扰?医生给出专业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3-21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

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失眠来就诊

“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白天睡,晚上特别精神!”

“翻来覆去睡不着,数了一千只羊也睡不着!”

“睡到三四点就再也睡不着!”

……


然而,还有一些患者是睡眠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比如:小王睡眠中发作性肩部不自主抖动2年了,最近到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老李因为睡眠中总是大喊大叫,拳打脚踢,诊断为“帕金森病”;妊娠3个月的准妈妈张女士每天晚上睡前两条腿都像蚂蚁在爬,非得锤锤腿或下床走走才能入睡,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如今年睡眠日的主题:健康睡眠,人人共享。那么,到底什么是睡眠障碍呢?

睡眠障碍(somnipathy)

是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

这些功能障碍可以表现为

睡眠时间(量)或睡眠质量(质)的异常

以及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行为

导致日间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01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疾病因素

机体老化所致睡眠模式改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睡眠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周期性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再加上夜尿频繁,反复觉醒从而引起睡眠质量下降。

脑部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

全身性疾病:疾病本身或伴随症状可影响睡眠,加重失眠,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哮喘,呼吸功能衰竭等。

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等精神疾病可引起睡眠障碍。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如利尿剂导致的夜尿频繁;平喘药、镇痛药等。

心理社会因素:工作压力和家庭变故,心理不适应、失落感、衰老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等各种抑郁或焦虑因素存在。

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晚餐进食过多,睡前饮用咖啡、茶水,抽烟、饮酒,睡眠过晚,睡前看手机影响褪黑素分泌等。

睡眠环境:室温过高或过低,噪音,光线,卫生条件等。

















02
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根据睡眠障碍的症状可以分为四类:

1.睡眠量减少

最常见,多见于失眠症,可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自觉多梦,频繁觉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感缺乏。核心是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困难,通常伴有晨起后疲乏感,白天嗜睡或头痛,头昏沉感,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或伴有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2.睡眠量增多

多见于嗜睡障碍,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思睡伴猝倒发作)、特发性睡眠增多(日间过度思睡但不伴猝倒)。


3.行为异常

睡眠行为异常:如睡行症、睡惊症、睡眠期行为障碍(梦呓、肢体频繁活动可伴有鲜活或暴力的梦境)、梦魇、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期因难以描述的肢体不适感需要不停地移动肢体或行走、睡眠期肢体不自主抖动。


4.节律改变

睡眠觉醒节律改变: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或睡眠觉醒时相提前障碍。
















03
想要拥有良好的睡眠需要完善的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PSG):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同步记录睡眠中生物电变化和生理活动。监测脑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肌电图、呼吸、氧饱和度等10余项指标,分析睡眠障碍的模式,正确评估和诊断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障碍、发作性睡眠、不宁腿综合征和各种睡眠期行为障碍疾病。

睡眠评估量表:患者或医师根据睡眠情况进行测评,有助于分析睡眠障碍的程度和分类。

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家人、同事、朋友等的关系。

其他检查:睡眠行为异常考虑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需要进行神经影像等方面的检查。

















04
睡眠障碍如何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睡眠障碍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最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睡眠健康教育,如维持规律的睡眠时间,睡前不暴饮暴食,避免看小说、电视,避免思考琐事,避免晚餐进食过晚或过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戒烟戒酒;避免服用能影响睡眠的药物如激素、β受体阻滞剂;睡眠限制:减少卧床时间,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建立睡眠日志,正确管理各种情绪,放松自己心态。



药物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

艾司唑仑:较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和较弱的骨骼肌松弛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维持时间短暂,嗜睡、头昏等副作用较轻。

阿普唑仑:较强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昏、乏力、口干等。

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作用,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抗抑郁药:适用于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

其他药物治疗:适用于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睡眠行为异常。



其他方法

光照疗法、生物反馈治疗和电疗等物理治疗被指南推荐;此外,中医药治疗,针灸疗法,电针疗法也有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顾平,何金彩,刘艳娇等。《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北京睡眠疾病诊断及规范化质量高峰论坛资料汇编。

2.2022年睡眠拯救计划:国民深睡运动白皮书。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第3期)。

3.于逢春,张晨。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国卒中杂志,2023(2):221-239。

4. 中国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441-451。

5. 丁玎,洪震,丁美萍等。癫痫共患睡眠障碍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癫痫杂志,2019(6):417-423。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睡眠障碍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8(33):2619-2627。

7.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2021(3):908-925。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



责编:吴行 编辑:朱萌萌 白卓蕊 

校对:陈聪 朱桓均 孙瑜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