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谈“癌”色变吗?肿瘤预防知识学起来!
▎本期科普作者?肿瘤科 主治医师 谷俊娇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生活中有些小习惯可能就是肿瘤的“敲门砖”
比如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等
但别担心,肿瘤并非不可防、不可治
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癌知识
学会观察身体的“小信号”
就能把肿瘤拒之门外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肿瘤防治的奥秘!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我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死因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颈癌,死因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对普通公众来说,很多人还是谈“癌”色变,认为癌症就是绝症。其实,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建议大家要做到“一养成,两保持,三不做,四限制”,即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保持膳食平衡,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不吸烟,不轻信保健品,不推荐通过保健品来预防癌症;限制酒精摄入量,尽量不喝酒或少喝酒,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限制高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量,限制含糖饮料和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入量。
除此之外,通过适量运动,预防病毒感染,积极接种乙肝疫苗、HPV疫苗等预防措施,对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均有显著效果。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11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种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①细菌:幽门螺杆菌(HP)。
②七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③三种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防癌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最重要的途径。专业的防癌体检是代价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防癌体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特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的自身情况和个体需求,做相应部位的防癌检查。如预防肺癌体检,体检时注重肺部CT检查;怀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点做胃镜检查;肛门指诊是普查直肠癌的简单方法,长期便血或者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主要推荐的检查项目包括: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关注身体出现的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责编:吴行 编辑:朱萌萌 白卓蕊 校对:陈聪 朱恒均 孙瑜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