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媒体聚焦

厉害了!我院3名博士后获“国家级”资助!

发布时间 :2024-08-09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近日,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23、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国资计划)获批人员名单,我院刘洋、刘浩、张东亚3名青年人才分别获批国资计划A、B、C项目。该项目为我院首次突破,获批人数在河南省医疗系统中名列前茅,为河南大学博士后高水平项目在全国排名作出突出贡献。



该项目的入选人数、入选规格、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彰显了我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卓越成绩

更体现“人才强院”战略队伍建设显著成效


   国  资  计  划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简称国资计划)遴选新近毕业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实行分类分档资助,共分为ABC三档。其中,A档为博新计划,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8万元,每年遴选约500人;B档资助每人每年18万元;C档资助每人每年12万元;资助期均为2年。


2024年,河南大学A档获批2项,为近5年首次获批,全国排名37位(河南省9项);B档8项(河南省25项)、C档32项(河南省90项),BC档获批人数位居全国第17位。





近年来,我院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打造“研究型医学院、研究型医院”为核心战略,积极推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鼓励基础与临床人才交叉培养;始终将博士后科研人员视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培养机制、强化实践锻炼等多重举措,为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得益于河南大学和淮河医院给予的平台支持,有幸能够投身我省的医学科教事业建设。医学研究的发展当前需要新视角、新技术、新思维突破传统的知识茧房,因此也催生了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新学科在内的医工交叉的迅速发展。“学科交叉进化”是读博阶段研究中心主任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种理念。医学科教关乎民生,需要情怀和使命感,如何将新兴学科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临床需求将是我辈为之努力的方向。


刘洋,医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2023年加入河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秦长江教授,研究方向聚焦疾病标志物发现和靶向干预,通过医工交叉手段开展研究,目前也兼任我校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崔大祥教授主编《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期刊的青年编委。加入我院后,刘洋博士以我院为第一单位(第一或通讯作者)已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中科院一区2篇(含1篇发表于生物医学工程顶级期刊Adv. Mater.影响因子27.3分);获“国家博新”(近5年河南大学首次获批)、中原英才青年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D类、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积极参与新医科等学科建设筹备;参与河南大学首次开设本科生、研究生新课程各一门;指导我校本科生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实验设计论坛入围国赛,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科联赛全国二等奖。 
近5年以一作、共一、通讯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10篇,总引用超500次,其中包含影响因子大于10的一区顶刊4篇,ESI高被引1篇;已接受Nature大子刊Nat. Nanotech.一篇(影响因子38.1),该期刊为领域内最顶尖期刊是我省第一单位发表的生物医学方向第一篇;授权中国国家专利5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兼任相关学会会员协助承办学会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5场次。



青年医学科研人,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探索者,也是临床实践中的行动派。我们深知,科研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患者,改善人类健康。因此,我们在科研上追求卓越,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力求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医学的道路上,我会以青春的名义,坚守岗位,积极探索,守护生命,照亮未来。


刘浩,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2023年9月加入河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我院邹云增教授。主要从事线粒体稳态和天然免疫紊乱的机制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023),获2024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资助)。
博士、博士后期间探究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作为“分子开关”调控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引起mtDNA释放的机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生物学顶刊《欧洲分子生物学杂志》EMBO Journal(2022,影响因子14.012)。加入我院后,继续从事线粒体机制与炎症的研究,发现TFAM作为新的自噬受体,介导氧化及炎性应激下胞质线粒体DNA进入自噬溶酶体降解,研究成果以第一作发表在Nature大子刊《自然 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两篇(2024,影响因子21.3),2024年7月作为报告人参加“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呼吸青年菁英论坛》。



在求知的旅途中,我深感科学研究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征程。从河南大学-麦考瑞大学生物医学联合创新中心毕业至今,我有幸在纳米药物领域深耕,致力于解决消化道肿瘤及脑瘤治疗中的难题。每一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它们不仅锤炼了我的科研技能,更培养了我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一名年轻科研工作者,在秦长江教授的指导下,我深刻理解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巨大价值。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攀科学高峰,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东亚,博士毕业于河南大学—麦考瑞大学生物医学联合创新中心。2023年6月加入河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秦长江教授,主要研究纳米药物用于原位消化道肿瘤及脑瘤的精准递送。加入我院以来,张东亚博士积极参与新医科等学科建设筹备;参与河南大学首次开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各1门;科研奖励方面先后主持共2项,第74批博后面上项目和2023年首批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荣获2024年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第九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共同一作)4篇,分别为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1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1篇)、Nano Today(IF=13.2,1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IF=6.1,1篇);授权国内专利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之星,Nano Research 河南大学站一等奖学金等荣誉。




青春献科研,奋斗铸辉煌 。接下来,我院将继续落实“人才强院”战略,全力支持培养、关心、成就人才,加快“研究型医学院、研究型医院”建设,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白卓蕊 朱萌萌 

一审:尹俊涛

二审:张琳

三审:秦长江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

三校:吴行


通讯员:转化医学中心 刘洋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