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1年第134期(307)
厚德 精医 博学 笃行
医生说,做有温度的科普 | vol.174
大家好
我是淮小医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
发生在心内科患者陈大爷身上的曲折经历
其实,房颤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1.5%。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血栓栓塞,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因为心房发生颤动时,心房正常的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了,心房(尤其在左心耳处)里的血液瘀滞,从而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而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大的是,血栓沿着颈动脉进入脑血管,引起脑卒中;还有大概10%的血栓,会沿着动脉到达全身其他器官,引起急腹症、肾动脉栓塞或下肢动脉栓塞等。
因此,治疗房颤,最重要的就是抗凝治疗。抗凝可以减少心脏里面血栓的形成;血栓少了,自然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和其他血栓事件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陈大爷遵从医嘱,服用了华法林抗凝预防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经过了康复治疗,肢体恢复了正常。
3个月后,陈大爷解大便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而且大便发黑,像柏油一样,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消化道出血,幸亏去医院及时,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这一事件后,陈大爷对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就自行停用了抗凝药物。
停用抗凝药物4个月后,陈大爷又突然出现了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家人紧急将他送到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结合陈大爷的症状、既往房颤病史,考虑他的脑部血栓还是房颤导致的,心房血栓形成并脱落引起了脑动脉栓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在预防血栓栓塞方面,目前常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但是房颤高栓塞风险的患者同时也是高出血风险的人群。一大部分房颤患者因为高出血风险而无法充分抗凝,栓塞(尤其是致死或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率高,这是目前药物抗凝治疗的最大局限。
我国是全球房颤抗凝治疗的“重灾区”。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作为房颤大国,我国口服抗凝药的使用率却只有10%左右,显著低于全球甚至亚洲平均水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初始抗凝1年后,有44.4%的患者停药,2年停药率更是高达57.6%。停药的最主要原因是出血。因出血停用抗凝药,使房颤患者完全暴露于高栓塞风险之下,这是一个药物无法解决的治疗矛盾!
不吃药会长血栓,吃药可能出血,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陈大爷的难题吗?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血管内科何瑞利主任医师为患者会诊,向患者建议了左心耳封堵术。何为左心耳封堵?左心耳封堵为何又被称为房颤治疗的“战斗机”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它是左心房主要组成部位。房颤时左心耳内极易形成血栓。据研究,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都源于左心耳。那么,只要把左心耳封堵住,不让它继续成为血栓的温床,血栓的问题不久迎刃而解了吗?这就是左心耳封堵术的原理。
目前己有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证明了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疗效甚至优于口服华法林。左心耳封堵可以使中风/栓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4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60%,全因死亡率降低34%!换句话讲,在合适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抗凝。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介绍,"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淮河医院心内科团队就顺利地堵住了这个惹人讨厌的左心耳,让陈大爷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降到了最低,陈大爷终于可以不用提心吊胆了!
专家建议
1.房颤很“狡猾”,不只是心慌,更可怕的是血栓形成风险
2.房颤患者要尽早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
3.房颤预防血栓形成很重要
4.房颤抗凝后出血有妙招:
如果房颤患者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或者在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栓塞事件,或者是出血高危人群,请淮河医院心内科团队评估是否可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