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莹,居家隔离一周结束,终于重返熟悉的工作岗位。晚上下班回家,发现天空星星闪烁,一轮明月挂在中天。透过柳树枝头,远眺明月,觉得好像有无数的手在托住一轮光明,我的思绪随秋风飘散,支援尉氏时的场景一幕幕又重映脑海。
半个月前,刚经历过洪灾的尉氏县,又被疫情袭击。当时的我,还正在参加新入职培训,当接到医院要支援尉氏县的通知,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匆忙收拾了一下行装便踏上了征程,开始了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时间回溯到半个月前...
当晚到达尉氏后,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晚上11点30分,前线指挥部统一组织安排工作,我组九名护士负责的是特殊一病区的组建和病人转运。
我们有条不紊的负责病人转运的、安置床位、做基本信息记录、查看病房物资及设备的工作。我负责的是转运病人,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虽然之前在医院接收了培训和视频学习,心里还是会有些紧张和不适应,但是我却不畏惧,出发去接第一位需要转运的病人才30岁,简单了解情况后,发现他多日的隔离心理恐慌,我要带领他前往9层,在此期间,我一直和他进行沟通,除了要缓解他对新环境产生的陌生感,还要让他尽快适应新的医护人员,这样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就这样,我们空荡荡的特殊一病区,成功安置了第一位患者,陆陆续续,病房被安置好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待特殊一病区23位患者全都顺利转运完毕时,已是凌晨3点30分。
转运过程中,我听到身边的同事们用温暖而贴心的话语:阿姨,您住11床,在这里,慢点。也看到过无数温馨的画面,帮病人拿行李,帮忙推轮椅。每一位淮医人都在各司其职的工作,似乎忘却了时间,忘记了让人窒息的防护服。就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患者也慢慢适应了穿戴防护服的我们,恐惧和无助的情绪也慢慢消散。
8月10日上午,我被任命为特殊五病区(骨科专业)的护士长,带领11名护士姐妹开始转运23名骨科病人,并且开始病区的护理工作,因为有了昨晚的经验,我提前给11名护士姐妹们做好了部署及分配,不到12点,全科23位患者也被转运完毕,同时把每个患者和陪护的信息都整理出来,张鹏主任、李国军主任、霍守松医生下午顺利的开始查房工作。陪同一起查房,我听到过张鹏主任亲切地询问每一个患者:老乡,您手术做了几天了?换药了没?拆线了没?看着患者恐惧无助的眼神,李国军主任细心地解释到:俺们仨,都是尉氏人,我们都是来自淮河医院,有我们在,你们一定会平安的。在一旁的霍守松医生细心地查看并记录患者们术后伤口愈合的情况。他们配合默契,很快就每一个病人做出了精准的治疗方案。
6楼还有4名骨科病人,病人好几个伤口感染,病情复杂,我们的三名骨科医生需要每天加班,完善病历文书,针对不同的患者,清创换药,不能忍受手术的高龄老人做骨牵引,为感染的患者实施了VSD负压吸引等等...
我们的护士得知有位患者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积极和当地医院进行沟通,联系当地防疫站,为患者顺利完成注射。因为转运匆忙,有位患者鞋子丢失,下床行走不方便,我们的护士联系转运车辆帮忙在其他房间一遍又一遍地寻找,有位患者没有家属的陪伴,我们值班护士有空就来到病房协助患者做康复指导及训练等等……那些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属于医者的爱与奉献,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淮医人的温暖与力量。
在那两周的时间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词词句句都让我无法忘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也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感谢,当我们查房换药时候,病人悄悄把牛奶和凉茶放到换药车的时候,隔离期间,这些物质对他们很宝贵,当我们交接班时,病人用朴实话语写的感谢信的时候,当我们完成任务准备返程时患者和家属要求和我合照时,看着他们满含感恩的双眼,听着他们哽咽的词句,我眼眶微热,胸中热血激荡。
相机定格的一刹,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何为医者,那种自豪感无法言喻,我想这就是身为一名医者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