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日益发达的医学技术、证据制度剥夺了医生理解患者病痛的机会,无法抚慰与关怀他们的苦痛体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内科医生丽塔·卡蓉(Riga Charon)呼吁医生与患者共同开创一种新的医学形态——叙事医学,开辟一条通过叙事抵达医学认知的新路径。2001年,卡蓉在《内科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叙事医学:形式、功能和伦理”,首次提出了“叙事医学”的概念。同时在《美国医学杂志》(JAMA)上发表了“叙事医学:共情、反思、职业和信任的模型”一文对叙事医学做出了初步界定。其实哥伦比亚大学于2000年首创叙事医学课程,2009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目前,北美大部分高校已将叙事医学纳入医学院的核心课程。
在叙事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医学人类学家阿瑟·克莱曼(ArthurKleinman)发挥了重要影响力。他知名的著作《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苦痛和基本的社会根源》等,从文化人类学、精神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的全观视野,去理解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病痛与苦难。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罗伯特·汉(Robert Hahn)则通过大量的研究报告发现当医生成为患者时,医患角色重合,亲身经历的疾苦体验让其职业道德在角色转换中得以升华。美国团体治疗专家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运用叙事?的方式更与患者明确治疗意义的连接,完成由个体的心理分析到团体治?疗的转型。他创作了一系列心理治疗小说和纪?实故事,将叙事医学的境界提升到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追求对生命、疾苦的理解与感悟。
目前,叙事医学的课程和项目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推广并风靡一时。通过对叙事医学理论的概念化以及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探索,叙事医学的内涵日趋丰满,原则逐渐清晰,实践的形式更多样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