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医院新闻

王晓民:强化临床学科建设,打造学院型医院

发布时间 :2019-11-27
来源 :党委宣传科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11月27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教授在我院北院区6号楼一楼会议室作学科建设专题讲座,讲座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君健主持,院长张祎捷,副院长赵辉、刘洋、索智敏以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科研秘书聆听了讲座。


王晓民,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生理学系教授,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重大疾病生物银行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生物医药学部副主任委员;国际转化神经科学联盟(IATN)主席,亚太地区生理学联合会(FAOPS)主席,国际生理学联合会(IUPS)执委,国际环境与生物样本库学会(ISBER)执委和中国大区主席;《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主编。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北京人脑保护高精尖中心主任、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转化医学研究》主编、科技部973计划 《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和《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王晓民教授以《强化临床学科建设,打造学院型医院》为题,从大学、学科的内涵入题,论证了大学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医学学科建设的特殊意义,解析了学科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要素,介绍了学科发展的着力点和怎样进行学院型医院建设,最后还对临床学科的发展提出诸多建议。他强调,建设学院型医院的重点工作是要抓好学科建设,其核心是人才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同时强调医院领导及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随后,王晓民教授进行现场互动答疑,就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的经验与大家一一分享。





最后,孙君健副校长做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王晓民教授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既是一次普及,也是一次提高。
他强调,大学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学院型的附属医院要从多方位进行思考:
一是学科建设。让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转化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摇篮,并最终成为支持医疗健康服务的学科。孙君健特别提出“X+医学”的理念,即由其他学科、专业申请与医学有关的课题,让多学科专家参与到医学中,产生出“隐形变显性”的效果。
二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需要瞄准两个方面,一是要瞄准临床上发现的科学问题,通过不断持续地研究从而形成特色,解决临床的同时彰显学科优势和影响力;二是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利用学术研究来生产知识、用技术研发进行知识转化。
三是人才建设。要不断加强领军人才培养,院外引进,院内培养,两手并重,相互打通,培育成科技创新团队。
四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附属医院的优势, 紧密联系学校及科研所,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委派在职人员进修等多方式搭建科研交流平台。
五是资金保障。要加强科研投入力度,规范科研产出管理。
六是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开展科研工作,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在科研管理活动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
七是文化建设。要转变观念,“走出脑门、走出学门、走出院门、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与时俱进,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营造独特的医院文化。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收益匪浅,将进一步努力通过聚焦医教协同,共同探索高质量未来医学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着力加强临床医学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使医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双一流”高校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