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小板减少时,身体会有哪些异常表现?
▎本期科普作者?血液科 主治医师 李倩玉
这里是『医生说』
最近随着体检人数的增多
门诊上咨询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多了
对于血小板大家都比较陌生
它的功能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严重吗?
该怎么治疗?
↓↓↓
图:细胞示意图(从左至右分别为人红细胞、活化血小板和白细胞)
血小板是成熟的巨核细胞的碎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止血。在血管出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黏附于创伤处止血,然后在血凝酶的帮助下促进血凝并形成一个止血的栓子。
图:动画《工作细胞》里的血小板形象
血小板计数(PLT)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人的血小板数目是100-300×109个/L。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随时间和生理状态波动,通常午后略高于早晨;冬季高于春季;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月经后高于月经前;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即降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小儿出生时血小板略低,两周后显著增加,半年内可达到成人水平。
病理性增高 血小板计数超过350×109/L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①原发性增多:骨髓增生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②反应性增多:急性和慢性炎症、急性大失血、急性溶血、肿瘤、脾切除后会明显升高、缺铁性贫血等,血小板可出现反应性增多、轻度增多或呈一过性增多。
病理性降低 血小板计数低于125×109/L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①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当我们体内的血小板减少时大多会出现以下症状:
(1)出血
出血是血小板减少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当血小板刚开始减少时,人的身体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随着血小板不断地减少时,则会大大加重出血的风险。
出血较轻时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在没有明显磕碰的情况下皮肤上会出现有瘀点、瘀斑、紫癜、牙龈出血等一系列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也有些人会出现鼻腔出血后不易止血及其他外伤出血后不易止血等情况。
出血较严重时,会有广泛且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也有可能因为高热、情绪激动、高血压等诱发致命性的颅内出血。
女性患者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并且可作为部分女性患者唯一出现的临床症状。对于这些长期月经量过多出血过多的女性患者来说,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贫血。
而且在相同的外周血小板计数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以及合并有感染、凝血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出血的风险更高。
(2)疲劳
从临床表现来看,疲劳是最常见的表现,有将近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的表现。有些患者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疲劳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为明显。
当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血管壁的完整性受损,血液的质量下降,长期的显性或隐性失血也会导致贫血,从而影响血液的运输功能。
对于人体至关重要的氧气正是需要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到达身体的各个器官,为各组织细胞提供养分和能量。对氧气最敏感的脑细胞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代谢不足的情况,慢性缺氧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逐渐衰老,也会导致机体各方面功能相对减退,老年人也就更容易出现疲劳的表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当我们出现上述的临床表现时,要积极地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从临床来看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来说,经过及时准确的治疗,大多患者都预后良好。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责编:吴行 编辑:杨昕昕 朱萌萌 白卓蕊
校对:陈聪 朱桓均 孙瑜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