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容忽视的“肠道病毒杀手”
▎本期科普作者:医学检验科 主管技师 李玉霞
大家好
夏去秋至
又到秋高气爽的好时节
随着学生开学返校和接触频繁
易引发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随之而来的“肠道病毒杀手”令人隐隐不安
尤其学龄前儿童更应该注意
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临床常见的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是一种生长于肠道的RNA病毒,虽然叫'肠道病毒',实际上发病却很少在肠道,感染人类的肠道病毒主要分为A、B、C、D组,共包括117个基因型,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一直是造成儿童感染的重要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炎、新生儿脓毒症等疾病,尤其在免疫缺陷人群或者新生儿中易造成重症感染,部分肠道病毒容易引起院内感染暴发。因此,肠道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在临床诊疗中至关重要。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偶尔也经呼吸道传播,当手足口病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可能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另外还有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疱疹液、口鼻分泌物或接触过的物品,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多种标本类型可用于肠道病毒的检测,例如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疱疹液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患者早期可检测咽拭子;肠道病毒感染后肠道排毒时间可持续数天至数月不等,因此肛拭子和粪便标本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皮肤疱疹患者的疱疹液、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脑脊液等均可用于肠道病原学检测,多种标本类型取决于临床需求、疾病表现等。
肠道病毒的临床检测技术包括病毒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抗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原体核酸。
病毒分离是肠道病毒检测的金标准,分离培养获得毒株所需要的工作量大、周期长、费用高,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
抗原检测是利用特定抗体识别肠道病毒中特定蛋白抗原,用于早期快速诊断,由于该方法敏感度不高,且肠道病毒基因型众多,因抗原差异性可能会导致某些类型病毒检测效果不佳,抗原检测目前临床上已经不再使用。
血清中肠道病毒抗体主要检测IgM和IgG,这些抗体均在感染一段时间后产生,不同血清型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感染受窗口期等时间限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不推荐血清学检测抗体。
PCR法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实现多种肠道病毒基因型别的鉴定,例如本实验检测肠道病毒可同时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多个血清型等,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成本低、通量高等特点。目前PCR法已成为临床最主要的肠道病毒检测方法
肠道病毒引发的临床疾病类型多样,所导致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一般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充足的营养供给、注意局域隔离等。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厚德 / 精医 / 博学 / 笃行
编辑:朱萌萌 白卓蕊
一审:李玉霞
二审:林旭红
三审:白春洋
一校:陈聪 高超
二校:林旭红
三校:吴行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