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电话 :400-108-1900
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您好, 请 登录注册

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让哮喘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 :2024-02-20
手机阅览本篇文章
AA

▎本期科普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周莉娅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

仿佛所到之处耳边都是咳嗽声

王阿姨最近反复咳嗽好久了

检查了肺功能也是正常的

但是医生说看症状可能是哮喘

建议完善肺功能激发试验进一步检查

那么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啥?

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

今天来给大家解答有关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疑问~

一、什么是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人工刺激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并借助刺激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支气管是否缩窄,进而测定气道高反应的方法,是诊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最常用的临床检查。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临床及实验中采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各种吸入非特异性激发物,如组织胺、乙酰胆碱、腺苷等特异性抗原刺激物。


正常成人组胺的激发试验药物浓度(PC20FEV1)≥8mg/ml或吸入乙酰胆碱累积量(PD20FEV1)≥12.8μmol。①乙酰胆碱累积量<12.8μmol或PC40FEV<8mg/m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②PC20FEV1<8mg/m1或PD20FEV1<12.8μmol,提示气道高反应性结合临床可诊断支气管哮喘。


二、临床意义


1、用于气道反应性检查,确定或排除支气管哮喘。

2、观察哮喘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3、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哪些患者需要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1、临床疑诊为哮喘:对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疑为哮喘的患者。 

2、慢性咳嗽查因:慢性咳嗽患者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受试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是临床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依据。

3、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临床确诊或排除哮喘。


4、对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估:哮喘患者经长期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肺通气功能正常,此时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或气道高反应性程度减轻,可调整治疗方案。

5、变应性鼻炎: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发展为哮喘,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筛查出这部分患者,对于哮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其他需要评价气道反应性的疾病。

四、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前准备


1、不需空腹。

2、支气管激发试验须在哮喘缓解期进行,试验前基础FEV1/FVC≥70%。

3、试验前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影响气道收缩或反应性的药物以避免影响结果的判读(如下图)



五、怎么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第一步,检测基础肺功能,确定肺功能正常。

第二步,吸入生理盐水后重复检测肺功能作为对照。

第三步,吸入激发试剂:从吸入低浓度激发剂开始,逐渐递增,每次吸入后测定肺功能,当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或出现明显的不适及临床症状,或吸入激发剂积累剂量达最高值停止吸入激发剂。

第四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注意: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应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场,并备有氧气和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和监护设备。如出现头晕、苍白或发绀、心绞痛、心律失常明显、ST段进行性下降,血压明显上升或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给予对症处理。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需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以缓解气道,待肺功能指标恢复至基础值90%以上,才可以让患者离开。


六、支气管激发试验禁忌症


1

绝对禁忌症:

1.曾有过致死性哮喘发作者;

2.对吸入的激发剂有明确的超敏反应;

3.基础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FEV1<60%预计值或成人<1L);

4.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5.在过去的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中风;

6.有其他不适宜用力通气功能检查的禁忌症,如主动脉瘤患者、大咯血、巨大肺大疱等。

2

相对禁忌症:

1.基础肺功能呈中度阻塞(FEV1<70%预计值),但如严格观察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则FEV1>60%预计值者仍可考虑予以激发试验;

2.肺通气功能检查已诱发气道阻塞发生,在未吸入激发剂的状态下FEV1即下降>20%;

3.近期呼吸道感染(<4周)、哮喘发作或加重期、妊娠及哺乳妇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功能检查室是豫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目前拥有普通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试装置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试系统等设备,能够开展肺通气、体描、弥散、脉冲振荡、运动心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等一系列呼吸生理测试,现承担“健康中原”慢阻肺筛查管理项目开封地区慢阻肺筛查工作,年筛查3000人次以上。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END



责编:吴行 编辑:朱萌萌 白卓蕊 

校对:陈聪 朱桓均 孙瑜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