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皱眉、耸肩?儿童抽动症要警惕!
▎本期科普作者:儿科 主治医师 周慧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前几天一个同事咨询
家里7岁的孩子小风(化名)数月来频繁出现怪异行为
刚开始不自主眨眼、皱眉、吸鼻子
后来偶尔还会摇头、耸肩
马上又要开学了
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来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后
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行为为特征的神经性精神疾病,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该疾病多发生在儿童群体,大多起病于3-12岁,临床表现多样化,如眨眼、皱眉、努嘴、吸鼻、摇头、耸肩等,病情可以缓解和加重交替出现。
?抽动症与行为怪异有本质的区别!
大多数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怪异行为后,无法辨别孩子是调皮、好动、故意扮怪像,还是患上了抽动症?
其实,这二者很容易区分。若孩子只是行为怪异,则可是自主控制的,能够停下来;而抽动症是不受自主控制的,孩子无法控制这些怪异行为的频率和力度。需要家长仔细观察,便可区分。
目前儿童抽动症的致病因素仍不完全明确,现有多数研究表明,抽动症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均相关,且与儿童体内多种激素及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着密切联系。如家庭或学校不良环境、巨大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母孕期异常情况、新生儿高危因素、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食物等因素对抽动症的发病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抽动症常见于3-12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运动型抽动障碍的表现有眨眼、皱眉、吸鼻、伸舌、努嘴、张口、摇头、耸肩、踢脚、跺脚等;
发声抽动障碍表现为咳嗽声、清嗓声、鼻吸气声、吐痰声以及各种怪叫声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儿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且常伴强迫行为,严重时会出现情绪障碍、孤独少语及学习困难等情况。
?儿童心理教育治疗
儿童患有抽动症后,患儿心理较为敏感脆弱,易受外界影响,同时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进而产生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最终影响学习与生活。针对以上情况,家长应配合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帮助患儿树立信心,使患儿放松,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自我控制能力,使症状缓解。
??家庭的行为管理指导
对于抽动症,多数家长有许多认识的误区。我们应首先加强患儿家长对抽动症的了解,使其正确认识该疾病,知晓儿童的抽动表现不是患儿刻意做出的怪异动作,同时掌握抽动症的具体表现,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家长在此期间应与患儿多陪伴、多交流、多关爱,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外环境的调整
家庭外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及社会环境。学校是儿童除家庭外的第二个久居场所,故对教师普及抽动症的常识亦很有必要,可有效避免学校老师及同学给患儿造成的身心负担,有助于患儿的症状缓解。
??儿童生活习惯的调整
患儿家长应积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及娱乐时间,锻炼提升儿童的自律自控能力,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饮食营养调护
在抽动症的治疗过程中,要重视饮食营养的调护,忌食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不食含铅及添加剂的食物,提倡多食用应季水果、蔬菜、谷类等食物,增加食物多样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
一般在诊断明确以后,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
生活中儿童抽动症常易被家长忽视,因此普及抽动症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抽动症的患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若家长或老师对抽动症不了解,或总是针对孩子的“怪异行为”指责、抱怨,甚至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训斥,不但这些“缺点”无法纠正,孩子还会因为自信心受挫、无法集中精力听课、做作业,导致学习效率严重降低,长期如此甚至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责编:吴行 编辑:杨昕昕 校对:陈聪 孙瑜杰
声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